坛经讲解网

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专项练习及答案

发布时间:2022-11-07 06:03:59作者:坛经讲解网
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1.(2013·江西六校联考)阅读下面这首宋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宿济州西门外旅馆

晁端友

寒林残日欲栖乌①,壁里青灯乍有无。

小雨愔愔②人假寐,卧听疲马啮残刍。

[注] ①乌:乌鸦。②愔愔:寂静无声。

(1)(考查形象)诗中的“乌”和“马”两个意象有何作用?请简要说明。(4分)

(2)(考查思想内容)诗的三、四两句,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作“小雨愔愔人不寐,卧听羸马啮残蔬”。其中“不寐”与原诗“假寐”相比哪个更好?请简要说明理由。(4分)

2.(2013·鹰潭质检)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青玉 案

贺 铸①

凌波②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锦瑟华年谁与度?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

飞云冉冉蘅皋③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若问闲愁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!

[注] ①贺铸,为人耿直,才兼文武,可惜官职低微。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。②凌波: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。 ③蘅皋:长满杜蘅的沼泽地。

(1)(考查思想感情)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。(4分)

(2) “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历来为人称道,请分析其妙处。(4分)

3.(2013·威海市高三模拟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 (8分)

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

许浑

红叶晚萧萧,长亭酒一瓢。

残云归太华,疏雨过中条②。

树色随关迥,河声入海遥。

帝乡明日到,犹自梦渔樵。

[注] ①阙,指长安。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。②太华,陕西的华山;中条,山西的中条山。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。

(1)“残云归太华,疏雨过中条”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,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。 (4分)

(2) (考查思想感情) 简要分析“帝乡明日到,犹自梦渔樵”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。(4分)

4.(2013·萍乡调研)阅读下面这首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水村闲望

(宋)俞紫芝①

画桡②两两枕汀沙,隔岸烟芜一望赊③。

翡翠④闲居眠藕叶,鹭鸶别业⑤在芦花。

溪云淡淡迷渔屋,野旆⑥翩翩露酒家。

可惜一绷真水墨,无人写得寄京华。

[注] ①俞紫芝:宋代诗人,笃信佛教。②桡,船桨,指代船。③赊,语助词。④翡翠,翡翠鸟。⑤别业,原意为别墅,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。⑥旆,旗。

(1)(考查形象、思想感情)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?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?(4分)

(2)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。(4分)

5.阅读下面这首元曲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[双调] 拨不断·大鱼

王和卿

胜神鳌[注],夯风涛,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。万里夕阳锦背高,翻身犹恨东洋小。太公怎钓?

[注] 神鳌:《列子·汤问》中说,上古时东海有蓬莱等五座仙山,随波上下往还不定。天帝恐怕它们消失,命十五只巨鳌牢牢顶住。鳌指海里的大龟。

(1)(考查形象)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?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?(4分)

(2)请说说本首元曲是如何将夸张和衬托结合在一起的。(4分)

6.(2013·临川调研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处士卢岵山居

温庭筠

西溪问樵客,遥识主人家。

古树老连石,急泉清露沙。

千峰随雨暗,一径入云斜。

日暮鸟飞散,满山荞麦花。

(1)(考查形象) 二、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?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?(4分)

(2))(考查思想感情) 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?(4分)

7.阅读下面这首宋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食 笋

曾 几①

花事阑珊竹事初,一番风味殿春蔬。

龙蛇戢戢②风雷后,虎豹斑斑雾雨余。

但使此君常有子,不忧每食叹无鱼。

丁宁下番③须留取,障日遮风却要渠。

[注] ①曾几:南宋诗人,字吉甫,自号茶山居士,学识渊博,勤于政事。②戢戢(jí jí):牛羊角的样子。③下番:下一轮。

(1)(考查形象)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?请作简要赏析。(4分)

(2)(考查思想感情) 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?请作简要分析。(4分)

8.(2013·吉安质检)阅读下面这首古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饮 酒

陶渊明

青松在东园,众草没其姿。

凝霜殄异类,卓然见高枝。

连林人不觉,独树众乃奇。

提壶抚寒柯,远望时复为。

吾生梦幻间,何事绁[注]尘羁。

[注] 绁:束缚。

(1)(考查形象) 请结合有关诗句,简要概括“青松”的特点。(4分)

(2)(考查表达技巧) 从整体上看,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?请简要分析。(4分)

9.阅读下面这首诗歌,然后回答问题。(8 分)

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(其七)①

姜 夔

笠泽②茫茫雁影微,玉峰重叠护云衣。

长桥③寂寞春寒夜,只有诗人一舸归。

[注] ①姜夔于绍熙二年(1191)冬,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,除夕晚上乘船回家,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。此为第七首,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。②笠泽:指太湖。③长桥:指垂虹桥,北宋时建,在今江苏吴江市。

(1)(考查形象)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?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?请简要叙述。(4分)

(2)(考查观点态度) 有人说“雁影”是作者的化身,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?请作简要说明。(4分)

10.阅读下面这首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

杂诗二首(其二)

曹 丕

西北有浮云,亭亭①如车盖。

惜哉时不遇,适与飘风②会。

吹我东南行,行行至吴会③。

吴会非我乡,安得久留滞?

弃置勿复陈,客子常畏人。

[注] ①亭亭: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。②飘风:暴起的风。③吴会:指吴郡和会稽郡。吴本是秦会稽郡,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。

(1)(考查形象) 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“浮云”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?(4分)

(2)(考查思想感情)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请作简要分析。(4分)

参考答案

1.(1)诗中的“乌”和“马”既是实景,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:乌鸦暮投林,而诗人却无家可归,疲马尚且夜不眠,人更是如此,“乌”和“马”,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、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。

(2)“假寐”更好。“假寐”,即坐着打盹儿,表明诗人旅途劳顿,要睡又因心绪不宁,只得“假寐”,同时由本句的“坐”到第四句的“卧”,层次清楚。而“不寐”则与第四句“卧听”重复。(说“不寐”好,只要言之成理即可)

2.(1)词中明写相思之情,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。 (“相思”“苦闷闲愁”各2分,不结合诗句作答各扣1分)

(2)作者连用三个比喻,化抽象为形象,新颖别致,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、迷茫、凄苦的内心世界。(修辞1分,作用1分) 这三句寓情于景(融情入景、情景交融、以景结情),作者借“烟草”“风絮”“梅雨”等意象寄托自己的“闲愁”之多之重之广。(手法1分,分析1分)

3.(1)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,残云远去,天将放晴;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,给人一种清爽感; (2分)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,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。 (2分)

(2)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,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;(2分)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,写出了诗人(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)的矛盾心态。(2分)

4.(1)诗歌描写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:船泊烟岸、鸟闲云淡、屋迷旗展,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。(2分)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、与世无争的情怀。(2分)

(2)①远近结合。(1分)翠鸟闲眠、白鹭栖息为近观,溪云淡淡、酒旗招展为远望,极富层次感。(1分)②动静结合,化动为静。(1分)溪云、酒旗为动景,渔屋、酒家为静景,一动一静,动中有静,更增情味。翠鸟、白鹭本为动景,动物不动,从而静物更静,闲适之情荡漾其间。(1分)(其他角度,言之成理也可)

5.(1)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翻江倒海、气度不凡的硕大无比的大鱼的形象。(2分)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以此自比,来抒写自己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。(2分)

(2)能够顶住蓬莱等五座仙山的大龟已经够大了,可作者却用“胜”字说这条大鱼比大龟还要了不得,用“轻”字说背着蓬莱岛对它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,用“恨”字说它想在东洋翻个身都困难,以此衬托出大鱼之大。(4分)

6.(1)两联远近角度不同。二联写的是树、石、泉、沙,为一路所见,是近景。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、入云的山路,为远望所见,是远景。(扣住远景、近景,得2分)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、阔大深远的特点。(2分)

(2)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,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。(扣住古朴、高洁得2分,扣住无限景慕得2分,共4分)

7.(1)颔联写春夏之交,在风雷雾雨之后,新笋破土而出,如龙蛇戢戢而动,如虎豹初露斑纹。(2分)诗人用比喻将雨后春笋写得有声有色,动态十足,表现了对它的热爱,也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。

(2分)(意思对即可)

(2)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曲折复杂的心理: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发出新笋,就无虑顿顿吃素,每食无鱼;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,应该留下一些,让它生长成竹,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。(3分)表达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(1分)(如果答为“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、希望后继有人济世救民”也可。意思对即可)

8.(1)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,生命力顽强;②在凝霜之中,青松卓然独立,不畏严寒;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,与众不同,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。(答出两点即可,4分)

(2)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,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,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;(2分)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,抒发了人生苦短、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。(2分)

9.(1)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、空蒙淡远的冬夜行舟图。(2分)这一画面是由太湖、长桥、远山、云雾、雁影、小舟等景物组成的。(2分)

(2)同意。(1分)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,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(1分)。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,(1分)表达了其淡泊、清冷、落寞的心境。(1分)

10.(1)“浮云”喻身不由己、无所依靠,诗人塑造这一意象一方面暗示了游子的孤独无依,(2分)另一方面为下文的“东南行”埋下伏笔。(2分)

(2)①采用象征的手法,用浮云来象征游子;②诗歌前六句借“浮云”写出了游子的遭遇,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、遭遇乱世、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;七八两句抒发了思乡但无法归家的抑郁、痛苦之情。(手法及象征意义各占1分,情感表达前六句分析与最后两句分析各占1分)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坛经原文

  • 坛经注音

  • 坛经读诵

版权所有:坛经讲解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