坛经讲解网
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:杜甫《春望》翻译赏析

发布时间:2022-11-04 06:08:49作者:坛经讲解网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:杜甫《春望》翻译赏析 春望

唐 杜甫

国破山河在,

城春草木深①。

感时花溅泪,

恨别鸟惊心②。

烽火连三月,

家书抵万金③。

白头搔更短,

浑欲不胜簪④。



[作者简介]

杜甫 (712~770) 唐代诗人。字子美。祖籍襄阳(今属湖北),生于 河南巩县。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,自称少陵 野老,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工部员外郎,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、杜工部。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,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;在诗歌艺术方面,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,并加以创新和发展,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。

杜甫在世时,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,逝世40年以后,始见重于韩愈、白居易、元稹等人。白居易、元稹的新乐府运动,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。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,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。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、苏轼、黄庭坚、 陆游等,对杜甫都推崇备至,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。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,囚居狱中,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,在《集杜诗·自 序》里说:“凡吾意所欲言者,子美先为代言之。”杜诗的影响所及,不局限于文艺范围,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,直到今天 还有教育意义。

[说明]

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(757)三月,这时作者还陷在安禄山军队占据的长安。诗中写望见山河草木的感触,表现了叹息战乱延长和家书不易得到的心情。

[注释]

①这两句说,国家残破,山河未改,春光依旧,来到长安,但草木深深,自生自长,景象凄惨。

②这两句的意思是:春花春鸟平时虽使人喜爱,现在我正为了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,看见春花烂漫,反而使我流泪;听见众鸟和鸣,反而使人惊心。

③连三月:指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战争不绝。作者在沦陷区经过两个春天。抵万金:比喻十分难得。

④白头:白发。搔:抓。人在苦闷时往往抓头,甚至扯乱头发。浑:简直。这两句说白发越搔越少,简直将不能插簪子了。古人留长发,在头顶挽成髻,插上簪子和冠连接起来。

[译文]

故国沦亡,空对着山河依旧,

春光寂寞,荒城中草木丛深。

感伤时局,见花开常常洒泪,

怅恨别离,闻鸟鸣每每惊心。

愁看这漫天烽火,早又阳春三月,

珍重那远方家信,漫道片纸万金。

独立苍茫,无言搔首,

白发稀疏,简直要插不上头簪。

[赏析]

安史之乱后,山河依旧而国事全非,草木深密而人烟稀少。春天花开鸟鸣,原本应使人感到愉悦,但目前国家正遭丧乱,满目疮痍,家人流离分散,睹此春景,只能使人愈增悲怀,闻此鸟声,也只能使人愈添愁思。战火一直在延续,春天就这样过去了;家书难通,获得一封家书,真抵得上万两黄金。看看自己稀疏的白发,简直插不上发簪了。

安史之乱带给杜甫的伤痛是巨大的。国既残破,家亦不存,诗人把国事、家事书于一诗之中,思家心切,正是爱国情深;感家流离,正是哀国残破。全诗写得情景交融,意在言外,是杜甫五律中的代表作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坛经原文

  • 坛经注音

  • 坛经读诵

版权所有:坛经讲解网